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924學習前的程式清空




在補習班第一場建築國家考試專題講座上,除了介紹國家考試的相關事宜、準備方法,也試解了今年小學加一的提案。


與會參與的一百多人當中,有不少是看過的不熟但不陌生的臉孔,常畫圖的、認真的、常發問的、很容易印象深刻。不過,有幾張臉孔是陌生但讓我又印象的臉。那是茫然而陌生的神情。


專題講座的目的,在內容上,希望介紹國家考試的考試科目、報名方法、類科種類。在形式上,卻是希望以座談會的方式,在我分享完自己準備的內容之後,讓大家盡量提問,盡可能地解決大家的問題。我不是很會唸書的人,不過國家考試參加的經驗不算少,所以,我相信是有建設性的。同時我也不預設與會參與的成員背景,一律將他們假設為初次準備國家考試的準備者。座談的過程很順利,後面有一個小插曲,卻是一個提醒。


專題講座接近尾聲時,我針對今年「小學加一」提出一種分析的方法與回應的提案。會後一位參與的來賓很直接的質疑我的解法。


「小學怎麼可以沒有圍牆?」


5寬的路怎麼能規劃入口?」


「小學跟社區共用設施和空間,要怎樣出入管制?」



除了藉由攤開題目,指出命題上文字敘述,「社區疊和」、「不設校園圍牆」、「接近地面層」、「加一」,這部分我可以引援文字敘述,有些事情或觀念,卻是基礎到我不知道如何說明,例如:開放空間的設置位置、開放性校園的經營屬性及策略、鄰里共用的公共設施計畫的政府政策。



我得說,很多事情的學習,在開始之前,要先將心裡的水倒光,倒光不是要否定自己過去累積的智慧與經驗,而是不要讓過去成功的經驗,干擾對於新觀念新工具的學習。當疑問太多、接納太少,心思會放在心裡的思辯,不是說這不重要,而是說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這一部份的思辯並不是最優先序為的工作。例如以綠建築來說,準備考試的時候,關於綠建築的思考,應著重在綠建築的評估方式為何、怎樣達成、可以參考哪些工具或設計手法。而不是,綠建築對於環保的貢獻度,遠不即於國家的汽車工業或高科技產業對環境的污染。因此,不應該這樣重要。參加國家考試,某種程度是在接受國家政策的理念下參與國家機器舉辦的人才選拔。想要改變社會,可以放在考試工作完成後,或乾脆放棄考試直接投入,而不是在不能接受國家政策的邏輯之下,投身其中。



我看過很多突飛猛進的學生,他們不是天資聰穎,而是順水行舟的吸收學習,我也看見過很多充滿主見,一直沒有將知道的事情(或知識)消化吸收,變成自己可以侃侃而談的考卷上的答案。


天資不是要素、能力不是要素,要素竟是一念之間要與不要而已。


願我們總能經常擺脫過去成功經驗,來積極應變沒有碰過的全新問題。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923給非建築本科系而想進來建築領域朋友

最近認識了幾位非本科系要報考建築研究所的大學生,向我詢問準備方向,我給予的建議有兩部分,第一部份是到「準建築人手札網站」爬文,站長先生本身就是一個大學非本科系的建築人,過來人的經驗早給予許多人協助與指引。第二部分我給予以下這些建議。如果想要準備插大、轉學考,而您也在我所提過的「準建築人網站」上爬過人,可以參考一下我的「第二部分」。

一、首先,瞭解該學校的考試科目,常見的有簡單的建築史,建築構造,建築理論,建築理論通常從建築史可以準備到。這是學科的部分。是讀書考試的東西,因此建議花時間閱讀,建築是乍看之下有趣,但當作一門要考試的科目順便索然無味,所以我建議,第一次像讀故事書一樣地閱讀,建築史其實有脈絡可尋,不同年代的藝術性與建築風格也經常可以作比較,不用太快處理這件事,一開始像讀故事書一般地理解變化的理由和變化的效果即可,讀過幾次之後慢慢地會組織起來,接下來,在整理筆記,各時期的特徵、小圖、重點、變化的前因後果。到近代史的時候會讀到理論,白派,可布西埃,這個時候的現代主義會有趣很多(至少對我是這樣),理論的部分會碰到。
二、術科考試:
轉學考、插大考,並不期待學生的建築設計的圖相當成熟,但期待在圖面上看見學生未來可能性。這位學生會不會喜歡作設計?能受得了辛苦嗎?因此,畫圖的用心是不可少的。不過關於畫圖這件事是這樣的。老師大多不會太喜歡匠氣很重的圖。什麼叫匠氣很重?簡單講,我認為是畫圖、上色的表現方法很豐富、很濃郁,很溢情的。那經常是坊間某些補習班的教法,怎樣用粉彩渲染、怎樣用麥克筆畫大理石桌子的反光,那些教法經常是對得住專科學校胃口的作法,不是說這樣的畫法不好,而是方向不同,這些有一天也許我們某幾個部分也需要學習,但卻不是在大學插大考試的場合中。大學老師通常喜歡看比較學院派的東西,如:鉛筆素描、鋼筆速寫。這種比較硬底子的繪圖方式所呈現的線條或圖樣經常是簡潔素淨的,可以很容易讀出缺點和機會。沒有粉嫩漸層色彩的掩護,對於空間輪廓的觀察能力與描述能力一目了然,當然,缺點也一目了然。
面對這樣的考試,務實地跟著畫室上幾堂素描課,或是跟著書本自學透視圖的畫法,我想是有效的。高著畫室上課,畫圖的準確性很容易提升,當然建議靜物畫了幾堂之後,要到戶外畫畫公園景觀(比較柔線條的畫景),跟著書本學透視圖的目的是讓畫出來的建築的圖比較建築,建築系的圖學其實也沒有被訓練太多,因此記住幾個繪製透視的原則或規矩之後讓他變成你畫圖的習慣,例如找消點、消線,透視圖上等分線的方法。多練習幾張,畫的圖就會開始有感覺。
如果你本身喜歡畫圖,大多數的情形下,機會是比較大的。無論如何,建築系老師不願明講的選才標準其實就是「手上功夫」。這是一種有良知的標準。因為一個手上功夫好的同學,如果願意保持虛心的態度「學習建築」,通常會在建築設計裡得到比較多的樂趣,將來這條路繼續走下去的機會也越高。如果問我有什麼具體方法可以作的話。我會建議,找一本你覺得讀起來不知吃力的「透視圖」畫法的教學書。然後到畫室上課,去畫畫(畫物品的輪廓),而不是學上色(為輪廓的面域上想要逼真的色彩)。顏色上得好,如果輪廓描述的能力(就是畫畫)不好,反而是自暴其短。畫畫說來是一件真功夫,畫的像,即使用鉛筆、原子筆神韻都有機會傳達出來。加油拉!

922改圖記錄格式與系統

雖然偶爾在業主面前侃侃而談顯的美好,在事務所工作沒有想像中浪漫,永無止盡的改圖、調整、猶豫、反覆,是最最習以為常的情形。案件少的時候,只是覺得有點煩人,案件多的時候,有時候工作多如牛毛,頭尾失序,很容易失控。因為不是每個業主都記得自己曾經說過什麼或改過什麼,但這也容易理解,因為每一個業主都是辛苦了很久很久,存下了一筆資源,對美好的夢想城堡有著美麗的期待。因此,正確而精準且即時地改圖,雖然反反覆覆很辛苦,但當業主開始動工、或是完工使用的時候,一切都會覺得很值得。案件少而業主積極的時候,工作最容易跟進,案件多而進度不一的時候,有時候一張改圖菜單明明是自己塗改、記錄的,可是一攤開來,彷彿是無字天書,然後憑藉破碎的回憶和鉛筆草圖的痕跡,因此實在有必要建立一套自我案件管理追蹤的改圖作業流程。
分享幾個自己採用的工具及作法:
一、案件進行設定階段。
1.草圖提案階段:
2.平面圖討論階段
3.平立面圖討論階段
4.定案後準備建築執照階段
5.施工圖階段
6.竣工圖階段
二、改圖編號。
和業主對圖的過程中,對於所要修改的部分作用紅筆作編號,這是學老鷹學長的作法,將每個地方從1、2、3、4、5、6,進行編號並書寫。書寫原則越白話越詳細越好,一點都別怕浪費討論時間或會議程序,因為,事務所的工作大多有局部連慣性很難說停就停,而告一個段落通常又不一定能在幾小時內或甚至幾天內完成,除非這兩天有空改這張圖,否則,不難想像的是,這張圖下次好整以暇地打開電腦圖檔,攤開改圖紅字菜單,甚至泡一大杯熱呼呼的咖啡,準備開動的時候,可能是一兩週之後,帶著斑駁褪色的記憶。所以我在記錄的時候,一方面盡量清楚,另外一方面,我書寫的心態是「寫給別人看!」,有時候甚至會向業主確認,「是這樣改的意思吧!」如果紀錄之外的第三人可以看得懂,那這份文件將來自己一定看得懂。
三、不定期工作日誌
案件多的時候,其實也不可能每天處理所有的案子雨露均沾,通常是一方面和業主談交圖時間,一方面定期更換手上作業案件。早期的時候,不太好意思像業主延時間,總覺得欠圖好像欠房租一樣會不好意思。可是交件後,業主的看圖時間大約是穩定的,因此,交圖後可以預期的下次討論時間也差不多事確定的,因此經常弄得自己人仰馬翻精疲力竭,直到後來,開始比較坦承地向業主告知忙碌情形,約定交圖時間,才發現,其實業主希望我們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把時間作快,(當然趕時間的業主也是有的)因此很願意和設計師在時間上互相配合。另一方面,處理手上案件要向以前讀書的時候一樣盡量飲食均衡,所以,每隔一段時間要清查一下哪一個業主的案件拖延太久,哪幾朵花太久沒澆腦汁。我的作法是書寫簡易的工作日誌,大約所有案件的案名或地點及大致工作情形寫出來。案件進度說明文字以不超過一行A4紙橫排的長度為主,一個案件一行,如此一來,所有案件進度一目了然。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案件進度說明的文字避免太長,因為工作日誌的性質是一個提醒的小抄,而不是鉅細靡遺的紀錄。太詳實的紀錄反而浪費我們的時間。所以經常是下面這樣的文字:
「0227菜單改完交業主,等待回復。」
「0109平面傳蔡技師,等收結構平面。」
「0317定案業主確認,準備建照。」

四、出圖壓日期
不管什麼目的列印出來的圖說,一定壓上日期。有的圖只是正式二元圖,壓上日期及繪圖者的代號是必定要的,但其實很多只是出圖出來和業主討論的A3小圖,也壓上日期,一方面,將來可以追蹤圖面變化的軌跡,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圖面內容的異動,因為在各版本改圖過程中,一定會有紅字表明修改內容,搭配圖上所壓時間和行事曆上的事件,恰好形成一種簡便的會議記錄。協助日後追蹤。日後追蹤重要性,一方面可以避免花耗需工,一方面業主有質疑的時候可以很清楚的釐清改圖責任。避免被業主誤會圖面隨意修正,或誤會改圖疏失。

此外,我喜歡把工作切成小片,例如:繪製門窗圖、繪製剖面圖、修改各樓層樓梯部分,修改各樓層陽台部分。這樣地把工作項目分解。隨著逐項完成的打勾,會有一點點成就感,建築設計過程反覆修改的辛苦,因為這些打勾,增加了很多樂趣呢。

921 築生講堂第二堂課心得報告









街屋探路是這一堂課的主題,講師是元根建築工坊的吳武易建築師和隆大營建的郭董與吳小姐。(主講者的名字我在找找看。)
這篇心得報告,我打算從三部分談起建築設計上、經營銷售兩方面報告。
第一部份 建築設計
元根建築的設計能力並不是新聞,因此,我就先省略讚美之詞。這個案子的建築設計是很元根風格的或是說很現代主義的,陽光充裕、空氣流動不是新的操作議題,而是可布從很久很久以前的CIAM強調至今的故事,因此議題與造型不算新穎,但手法運用卻是值的提出來提醒我們。
手法一:側邊退縮
側邊退縮是昂貴的規劃作法,因為原本可以由兩戶分攤的共同壁的營建成本,完全省不下來,這不單是每一戶多一片牆壁的成本,還有施工便道,施工動線規劃的成本。這會是整體成本的單價部分的提高,泥作、模版、鋼筋無一倖免。同時,建築室內空間會減少,必須精準的規劃室內空間以避免室內太狹隘。雖然美美的照片中大面玻璃窗以及中庭綠美化讓室內走廊看起來似乎還有規劃書架的迴旋有餘,但我質疑真實使用的時候,日時生活用品(衛生紙、尿布、棉被包,大小收納紙箱)的進入,能不能保持空間的乾淨。但這個操作手法最大的好處是創造出每一個空間的採光與視野。當然同時也多一個設計舞台的機會,因為原先是共同壁的立面,這時候是需要處理的。
手法二:天窗
天窗的效果是直接取得日照光線,在住宅建築類型主要提供的是室內休憩行為的滿足,因此不是每個空間都有開天窗的條件,在本案中可以讀到開天窗的邏輯,本案位置是入口長形玄關,以及洗衣間。這手法運用極好,可以這麼說的是如果住宅的私密性再區分為私密與開放,或說短暫駐足或常時停留的話,天窗顯然適合的是開放與暫時駐足。所以,出現的是玄關的一線天,與洗衣間的明亮天穹。
因為這個案子的配置已經是獨棟模式的配置方式,因此沒有傳統透天厝陰暗的樓梯間廁所的問題,那如果有呢?樓梯間的上方開一口天窗,搭配鴛鴦梯平台處剖出兩踏創造出安全的垂直光通道,我認為是一種讓室內明亮的解法。
鋼絲簾格柵
手法三:玻璃女兒牆。
玻璃女兒牆的透明性質,提供屋頂產生一種曠野的機會,因為沒有110公分的還狀封閉。110公分的女兒牆可能需要的是清潔的維護習慣。這會很值得,個人覺得在規劃設計上,並不建議在正立面上使用這個手法,
手法四:端景的圓梯。是一個有趣的樓梯,輕巧而造型可愛,是一個端景,也是一個有趣的空間場景。
手法五:實虛錯落的室內空間。放在三樓的露台,讓三樓宛如一樓地親近戶外空間。

第二部分:經營銷售
會後的發問時間,我問了兩個問題。
「有沒有評估過市場接受度?」
「這個案子的銷售時間多久?」
吳小姐回答:
「很久,約一年多,來一百組客人,欣賞的人多下定的人不多。」
「市場調查就是到百貨公司看有沒有人購買昂貴的東西,從此觀察消費能力。」
「保固多久?」
這樣的回答,沒有超出我的想像,也就是說。市場其實有市場真實的需求,這真的是一個美好的案子,不過不一定會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案子。另外一個我質疑的不合理處是,關於保固。越驚豔的設計效果,來自越不尋常的設計手法,越不尋常因此使用維護的需求就高於一般保守而傳統的作法,我詢問保固這個問題,其實背後的目的在理解,這樣的建案預期的投入的後續成本。吳小姐的回答:「我就住在這裡,我會是第一個發現瑕疵的人,我這一戶也會是最後一個修復改善的一戶。」很感動吳小姐或是隆大營建的用心,不過,有一點點官腔的感覺,因為一方面無法得知這是吳小姐的用心還是隆大的用心,另一方面無法確實得知後續的保固成本。在一個建案配置一個銷售服務人員並不是常態,這樣的作法只能說可遇不可求,也不是可以具體模仿學習的作法。
建築設計似乎有一個宿命,就是建築人操作設計的目標,總是脫離市場需要。而建築人想要安置在業主的建築物的私密的響往,其實是一個偷渡。
最近,因緣際會,和一位有在台北市推案的建築師(也是建設公司,而這位建築師也相當熱愛設計)進來經常電話聯絡,我們也談到這件事情,如果我們不能在市場和偷渡的意念間取得平衡,我們會很難過,同時也賺不到足夠安居樂業的財務處境。但,市場和我們的私密想法的距離竟如此大的懸殊。下一步怎樣走呢?我們面面相覷。上一次的討論,和劉建築師並沒有具體的結論,反倒是自己慫恿著劉建築師分享一個在內湖的建案,一個從土地規劃、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往返兩岸在煙霧瀰漫帶著口罩的工廠中細心確認建材。嘿嘿!下次辦網路聚會活動又多了一個口袋名單。
不過,後來有另外一位聽者問「這種有設計感的房子一定要這麼貴嗎?」高雄地區面寬不到五米,臨公園的透天厝售價四千萬以上,的確不是一件便宜的物件。隆大的郭董很誠實,除了因為設計獨特而造成的營建單價的提高,昂貴的建材、頂級的歐洲廚具等等,也是墊高單價的因素。
這堂築生的課程很房地產,雖然是設計主導產品走向的案子,卻是值得建築人聆聽的一課,講者分享這個經驗很詳實,雖然,讓我們對著個案子的夢幻性有些裂痕(光是推案就推一年半多~應該會讓很多人夢醒吧。)不過,卻也讓我感受到吳建築師作設計的熱情以及隆大想打造一個作品的勇氣,是的,勇氣!
當然也感謝前輩們用這種模式對後輩給予鼓勵。好的案子雖然不一定熱銷,但他存在的故事性和理想性卻是常常久久的。建築人加油啦!

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920關於專業

業主約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到業主的公司齊聚一堂,大家面對面把問題談清楚,對了,還有遲到半小時的室內設計師。
從工地管理、鄰房糾紛、到完工前的最後工作,一個又一個議題依據討論,大部分都沒有我的事情,直到建築外觀調整。只見室內設計師一副得意洋洋地拿出A的紙。那以我繪製的建築外觀墨線圖為底圖之上,布滿凌亂線條的是HB鉛筆的草圖痕跡以及無關緊要的樹木花草點景。我承認自己有點不悅。專業而有禮貌的作法其實是以草圖紙描繪上然後是負責任的墨線而不是含糊帶過似是而非的鉛筆淡線。在不夠熟識或沒有默契之下,我通常不會直接動別人的圖,因為,每一張圖都是一場嘔心瀝血,質疑別人的圖,等同於質疑別人的專業。草圖紙是這個時候出現而運用的。
會議對話來到「誰出圖?」
「這個造型建築師覺得怎麼樣?」設計師說。
「還不錯阿,不過,通常我建議陽角的兩側材料一致,不同材料收在量體的陰角。量體上比較完整。很優美呀。」官腔式的客套,我不是不會。
「這樣的話,那建築師就麻煩你畫立面圖啦!不好意思!改你的圖。」設計師油油地講。我的臉有一點痛,有一點僵硬。
「我想,那是不是由設計師這邊出圖,這樣的話,圖面上想法比較不會有誤差。不然在改圖看圖的過程,一來一往,可能比較沒效率。」
「不會啦!我不會改你的圖。畫好就好了。」設計師想推責任?還是業主沒有付設計費?圖面有可能一次定案嗎?
對話到此,我隨便找個理由提早離席。

我雖然不否認專業被踐踏的不悅,不悅?好吧!我承認憤怒!但我想談的是建築設計的專業。誰設計誰畫圖是基本的職業道德。當一位設計師不願意出圖的時候,這位設計師的美好想像究竟可不可以落實,有沒有障礙,這件事並沒有機會被檢驗,對我而言,施工圖是證明設計想法的依據,當然也是委任合約的一部份,當我們用3D效果圖或室內速寫圖表達未來完成的樣子的時候,施工圖才是落實的最重要工具,回到辦公室,喝口水,我用半個小時的時間,依據室內設計師HB鉛筆痕跡上的想法,將立面圖畫好傳給業主。這件事情要到此落幕,還是積極爭取設計主導?我得在想想,一方面手上有幾件有理念的業主剛剛才傳來地籍圖,一方面,我還沒釐清業主的想法與方向。會不會作白功而犧牲了下一位業主的服務品質?在搭配過的室內設計師中不乏專業甚至能讓我學到細部的專業設計師,他們的圖說雖然不一定多,但重點都交代出來,施工過程中分進合擊,彼此之間合作愉快,我很喜歡和有想法的設計師討論到建築外觀,在不同思維的設計習慣與邏輯的衝撞上經常有驚人的火花,但同業間的尊重與專業上的責任及態度卻是我堅持的唯一底線。

919高鐵時光

我最近很喜歡,高鐵上的時光。
因為在高鐵上不管多緊急的電話,我都有理直氣壯的理由說:「好的,我晚一點再處理。因為我人在高鐵車上。」在高鐵車廂上,時間彷彿是靜止。每一個人都安靜坐好,或是打盹,或是閒聊。高鐵上的時間也為我爭取一點餘裕時間。讓我忙碌而無法消套的工作項目,有些許緩衝的時間補作、或是補充些什麼。
高鐵的便利性縮短了空間上的距離,增加了很多新的可能性。有時候到台南辦個事情,晚上到台北開個會,延伸的自己的手腳,遙不可及的契機,變成一個取捨,一個選擇。連睡過頭睡到嘉義,走幾步路換個月台,半小時後又回到台中。
不過當距離不是問題的時候,距離也變成不是藉口。「晚上到台北一起討論一下吧!你幾點到?」如果是不喜歡的業主或客戶,還真不知道怎樣回絕。還好,最近幾件到台北的忙碌,都是會讓我專業成長,增進歷練,擴大視野的事物,屬於我喜歡的忙碌。
「累不累?」說不累是騙人的,鼻子會變長。不過,卻是累的心甘情願,無論是
工作進度有所進展,或是激勵了球員的意志。趁著高鐵回程,喘口氣、喝杯水,讓流失的精力逐漸回聚,讓灼痛的喉嚨逐漸降溫。今天說太多話了,今天上課的最後面五分鐘,幾乎帶著疼痛說話,讓人疲倦,課後又參與了一個競圖籌備會議。要把工作帶走嗎?先緩緩吧!從辦公室帶回家的草圖還在書包裡,星期一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
讓我處理簡單的文書工作,打打字,敘述一些想法就好。台中站近了。今晚回家不開電腦,不動書包,再洗澡睡覺之前,我要把時間耗在和家人的嬉戲打鬧閒扯纏綿中,那個好久沒玩的辦家家酒,今天要用積木作一道牛排口味的生日蛋糕送給寶貝女兒。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918有始有終的咖啡因

這是前年購買的咖啡粉,那一年2009,狠下心來結束台南的旅程,回故鄉找到一個地方落腳,2010的一年後,給自己一個新的啟程,向北方追逐一個夢想,原本預料告辭的過程會有責難,交接、中斷之類的措辭,很意外地,老鷹哥哥給予很多的祝福。加上前幾年的移動,南京、上海、北京,斷斷續續的進出幾次中國,雖然始終沒有在內地好好遊覽,商務行程的閒暇,從計程車窗口,飯店的落地窗,還是欣賞到一點點風光明媚。雖然沒有受洗,但上帝給我訊號,「逼逼逼的聲音並沒有響起!」那就回家吧!回程還是帶著很多感謝,對於邀請我參與北方期待的水也貴人。冒險故事從來不是十拿九穩地跟著劇本敘事情節,從瀑布摔下,苦難拖磨,才是真實的橋段,當然故事也比較精彩2010預計展開的十年忙碌雖然沒有照計畫開演,自己仍然以其他事務裝滿了自己的2010,然後是滿滿的回憶,滿滿的苦澀與甜美。

繞了一圈,在2011,跟著我的咖啡罐,沿著290頁的蹤跡,回到同一張椅子,同一部電腦,中間有金牌姊姊的穿引,終於讀懂老鷹哥哥含蓄曖昧的肯定自己,想藉著餐聚場合以酒杯表達感謝之意,被誤視為舉杯挑釁之下,落得爛醉如泥的下場。這罐UCC-118大約會在下禮拜功成身退,昨天試著喝一杯85C,咖啡香中帶著太多濃郁,擾亂味蕾,一茶匙的咖啡粉沖半杯熱水,再加三分之一杯溫水,是去掉油脂的咖啡豆的原味,溫度適中,精神不濟可半杯入喉,五分鐘內啟動所有大腦機件。原來自己適合簡單的味道而不是華麗的味道。

這幾年東奔西跑,台中、台南、彰化,許多瓶瓶罐罐,還沒喝完過期,或是沒有足夠規律的生活模式因而丟棄。這罐咖啡竟然扎扎實實地從開封到喝完,記憶竟如此鮮明。這背後除了我很需要咖啡因之外,還有沒有什麼事是要告訴我的?


917築生課後心得(第一堂洪育成建築師X蔡東南建築師)













在築生講堂聽講,要不是被積極地鼓勵,天氣這麼冷,還真是懶得出門,還有三堂課,暗自希望自己可以在這四堂課中全勤。在部落格上開了頭,大概會強迫自己堅持下去吧!其實也不知道,不過,跟自己加油囉!

第一堂的主題是田中央之蔡東南、洪育成兩位建築師主講。

蔡東南建築師談了幾個案子,分享了工地的經驗,與設計上的想法。

「設計圖說」是建築設計描述所使用的紀錄工具,當想法超過繪圖技術,或是描述建築的負荷量過大,在工地指導與說明,或直接指揮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事實上田中央建築師團隊一直有這樣的特性,就是現場工地的深入程度很高,例如模型或是在現場執行,有時候甚至是一整天的。蔡建築師提到在工地砌磚的過程的神情很興奮。讓我想起過去擔任駐地監造的經驗。(公共工程在金額超過一定金額的時候,業主會要求設計單位派遣一位駐地監造。)看著一棟建築物從無到有的產生是一見很神奇的事情。事實上,幾乎我們所有的人從小都生活在建築物裡面,當然在路上我們也會看到工地,不管是施工圍籬包裹著或是拆除鷹架之後的嶄新。但是從空地,放樣,挖基礎,埋銅棒,結構體逐層上昇,一直到室內裝修,竣工交屋,彷彿是製作一個11的大模型,而這個模型真的就變成讓我們生活其中的一個房子,這種驚喜與神奇的感覺,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很新鮮。蔡建築師的設計能量一定很充沛,事實上我相信,田中央的設計能量一直很充沛,才能經常出現這種「很用力的案子」。蔡東南建築師提到「偷渡一些自己的想法」讓我覺得共鳴,建築設計的精彩與樂趣,經常不是完成業主的需要或精準地滿足主辦單位的期待,其實是偷偷地滿足自己的操作意圖。無論業主滿不滿意一個建築設計服務的過程,但那嘔心瀝血反覆折騰的設計成果,就真實出現在眼前,即使紅燈變成綠燈之後油門輕踩,美好的畫面消失在照後鏡的一角,我們也知道,我們曾經和他發生過關係,在圖紙上,在電腦的某個資料夾,在櫃子上的模型,好多地方都存在著我們纏綿從經的痕跡與回憶。橡皮擦與鉛筆的來來回回、塗塗改改,在客戶端與內心身處的想望折衝、妥協、較勁,只希望這個建築物會很美。築生的課堂上,蔡東南建築師的斷斷續續的語言中也透露著這種私慾。當他提到「偷渡」這兩個字的時候,我覺得形容的真好。

洪育成建築師,在很久以前曾經跟著明哲、PY和大頭拜訪請益。不算很陌生的前輩。今天聽洪建築師談木構造,更清楚了一點關於他的思維。說真的,我不懂木構造,我知道裝潢木工、我知道模版、我知道木作工班的數學與手路。但我不懂木構造,吳卓夫老師寫的「營造法與施工」裡面的木構造好像側重在歷史上的木構造而非現今的木構造技術。在建築師考試的時候我可以畫出精巧準確的大樣圖,不過,在實務上我卻是運用不出來(沒有業主要在家裡擺一個斗拱或雀替),也覺得看得到的木構造的資料與內容與現實脫節。當然,我也不否認「防火性能」是木構造的天生缺陷。但,木這個東西很美,是吧!無論是層層疊疊的屋頂格柵,或是木料本身的色澤溫潤,都是很迷人的視覺享受。但我不曾深入研究,或說,我始終害怕。因為木構造是相當嚴謹的邏輯,設計階段要有程序,興建過程講求紀律,在程序正確而有紀律的運作之下,木構造有遠觀的層次感和近看的飽滿圓潤。洪建築師作品,為了一棵樹而讓席退縮,也是一絕,是尊重環境,尊重自然的作法。曾參加準建築人手札網站舉辦的參訪活動實地參觀,確實很美。

最後,設計單位在工地的角色扮演與分寸拿捏,兩位建築師是截然不同的,搏感情或是保持距離,這兩種作法,都值得我們思考。